起名网 > 百家姓 >

陈姓起源和历史故事简介

| 枝寅

陈姓的来源即陈姓起源,这里是陈姓起源,为你详尽的介绍陈姓的来源,陈姓的始祖,陈始的迁徒分布,陈姓的郡望堂号,陈姓字辈等相关王姓所有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姓起源和历史故事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陈姓起源和历史故事简介

陈姓起源和历史故事简介

1 舜帝的后裔。舜,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主要开始使用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帝姓姚,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

2《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虞,姓妫,姓姚,姓王,姓吴......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禹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

3《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胡,姓袁......;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孙,姓王,姓田,姓陆......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

陈姓的来源之迁徒分布

先秦时期,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安徽、湖北地区,秦汉时期,陈姓的足迹已踏上了湖南、江苏、山西、山东。

西晋末年,中原动荡,居民纷纷南迁,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已经是陈姓主要的迁回迁移的地区。同时,中原地区大姓林、黄、陈、郑率先进入了福建,到南朝时,陈姓已经成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颍川派陈宸的后裔。陈宸十世孙陈霸先,到南京建立陈朝,史称陈武帝,南朝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子孙遍布长江与珠江之间,为陈姓在东南地区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为主力,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攻入福建,祖孙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后人尊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其后裔成为闽、粤、台地区和南阳诸岛陈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在福建建立了闽国,大批中原陈姓再一次移民福建,从此,陈姓成了东南地区的第一大姓。

宋朝时期,陈姓大约有300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9%,为宋朝第六大姓。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约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20.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广东、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6%。全国形成了以闽粤赣湘、苏浙、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陈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陈姓大约有4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4.5%,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陈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纯增长率高达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陈姓总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广东、安徽、山东、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4.6%。浙江为陈姓第一大省约占陈姓总人口的20%。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皖鲁、赣闽粤湘两大块陈姓人口聚集地区,陈姓聚集重心开始裂解,向东、向南分离。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

1、

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

2、 颖川陈实后裔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姓起源之郡望堂号

1、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2、郡望

颖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西汉置国。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

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

武当郡:北魏置郡。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之后。

渤海郡:此支陈氏,宋太尉高琼之后。明洪武初,高谅入赘海宁城东陈明谊家为婿,其子荣遂承外家之姓为陈氏,而以父之高氏郡望为郡望,故称渤海陈氏,以别于外家原宗之颖川陈氏。

陈姓家乘谱牒陈姓家谱先容

陈姓族谱品级观念森严。对付那些曾任高官显宦,封妻荫子,荣宗耀祖者,往往大书特书,惟恐简略尽,而对一般的陈姓子弟,仅写上姓名,没有其他先容。

陈姓视耕读为正业,对其他职业接纳藐视态度,如对经商者,即使拥资巨万,经营有方,族谱上也是只录其姓名,不提成绩,更无赞誉之辞。同是死亡,因身份差别,称呼也就差别,有官者称“卒”,其他人不能够享受这一殊荣,只能称“死”或“不禄”。

重男轻女为陈姓族谱乃至所有族谱的配合点,男子的结嫡妻子叫“元配”,继娶者如系未婚女子称“继配”,所娶如系再醮之妇,则称“继娶”,不能够有一点混淆。夫亡不嫁者予以旌表,再嫁者受歧视。

修谱

“谱以传信,犹史也”(宣统元年己酉二修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族谱,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的修撰往往被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由于它将记载这个家族的渊源、繁衍、荣衰升沉。一般来说,三十年左右即要修谱一次,从开始到结束,整个家族都洋溢着一派庄重与喜悦之情,祭奠局面的隆重,各房各支无论贵贱的慷慨捐资,建立种种机构的热闹繁忙,都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成员对付有关自己在内的生命史的高度关注,或者说是一种生命“寻根”意识的强化。

每修一次谱,都有一种缅怀列祖列宗的深刻内涵,对家族生命史作一种全面的肯定和阶段性的总结,举凡子孙的繁盛,显赫人物的表扬,家族成员的生与死的记录,都无不进入这部史册,这虽然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同时,修谱还有一种纯洁同族族血缘的重要作用,确立嫡传,清录支派,可以说是一丝不苟。在伦常教化上,则严格地体现为明老小,定尊卑,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原则,使代代子孙恪守不悖。

这种修谱的神圣性,还体现在对“真实”的刻意追求。修谱机构——谱局建立以后,即向各房发出版面通知,要求限日上交本房世系和今系的具体底稿,就连死去的人的坟茔位置也务必正确标明,“凡葬所注明左右东西者,俱以爬山坐势论”(长沙高田《陈氏族谱》凡例)。谱局的底稿写出后,通知各房房长来亲身校对,以免出现漏误。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二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防备有不肖子孙私售与人,贻为后患。各房发新谱一册,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让外族人观看,不得在空缺处私自填写,并规定三年一核对,在祀祖的日子里,各房携谱人祠,看是否有损坏和损失,违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湖南长沙《颍川陈氏续修支谱》中指出,上次修谱为光绪乙亥年(1875年),这次续修是宣统二年(1910年),时隔30余年。修谱经费是众人凑集的,挑选可靠之人专门经营。凡来修谱管事者,远道的可住一宿,近处的只管一顿饭,任何人不得借机耗费众人经费。凡要求入谱的陈氏子孙,各房须写明入谱人生卒娶葬时间,纂修者凭来稿注载,不妄加添改,倘出现失误,由送交底稿者认真。修谱用度,不分贫富,按丁摊收,经手人不得贪污中饱私囊。

长沙陈氏自明太祖朱元璋时迁入,到修谱时已达五百余年。谱中人物须以帝王甲子核对祖先年龄,虽从六世祖开始分支,但支谱须上溯始祖,以找出渊源所自。族谱强调陈氏子孙在外遵守国纪王法,在内要知孝悌。修谱时照例是长房在前,其余按顺序排列,以考始终而序昭穆。

谱序

找名人为族谱写序,是修谱者的多见做法,目的是为了进取该姓氏的着名度。族谱序的文字要求尽量优美,叙述内容绝对真实。序文可长可短,主要概述该姓的历史渊源和繁衍生息。的经过,一般在言简意赅的同时,还要对该姓做出适当赞扬,以使其后人感触荣耀。如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曾为陈姓族谱做过序,其中云:“陈氏先出妫姓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短短几句话便说明了陈姓的渊源所自。在叙述陈姓历史名人时又说:“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其名最著者,莫如太邱先生宴(即东汉陈宴),其子元芳、季芳,世称‘二雄’,百里挑一,岂虚语哉1元芳子群,美才懿行,历仕魏帝,清节驰声。传霸先梁祚下移,生灵涂炭,相机观变,应天顺人,非择而取之也。”这一段话把陈宴及其子元芳、季芳、孙子陈群、南朝陈国的建立者陈霸先,一一作了赞扬。这些赞扬都接近真实而不离谱,既使陈姓后裔看了受到鼓动,又使外姓人看了觉得可信。

明代人称阳明先生的理学家王守仁,在为陈氏族谱写的序中说,陈姓子孙“虽有亲有疏,有远有近,有宽裕贵,有贫有贱,有智有愚,有贤有不肖,自祖视之,则皆子孙也,何有亲疏、远近、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之分?”

12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