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氏的起源来源于什么呢?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历史上,魏姓起源地又是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魏姓起源和历史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魏姓起源和历史简介
源流一
夏商时期,炎帝部落的后裔,西北隗姓鬼方部落中居住于魏地的一支,最终发展成为了国家,即最早的“魏”国,大约在今山西兴平西的马嵬坡一带。商末周文王灭隗姓魏国,其子孙以国为氏。由于隗姓魏国国小势弱,这支隗姓魏氏的影响也不大,后来事实上湮没于姬姓魏氏之中。这支隗姓魏氏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领隗姓魏国之地,封其亲属于魏国,这是姬姓魏国的始封之地。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是为毕国。迁封魏国于山西芮城东北的魏城。春秋时,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另一个姬姓魏国。公元前445年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三家分晋事件自立为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历史,史称魏姓正宗。
源流三
为颛顼帝的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有关资料所载,战国时秦武王去世后,秦国内乱。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拥立武王异母弟嬴则,是为秦昭王。魏冉权倾一时,封于穰(今河南邓州),号穰侯,后加封陶邑(今山东定陶)。魏冉之族繁衍旺盛,成为魏姓族群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这支芈姓魏氏的历史至少也有2300余年。
源流四
出自外姓改姓魏。如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进士魏校,其先世本李姓,后改姓魏。
源流五
魏姓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源于氐族,南北朝时期孝文帝到洛阳后,向百姓征重税,民不聊生。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氐族人王元寿聚众万人起义,自号“冲天王”,改姓名为魏揭,对抗北魏王朝,但最终被镇压。魏揭被杀,其余子族人迁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汉姓为姓氏者,称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元朝时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汉姓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个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汉姓为魏氏、周氏、吴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魏氏,世代相传至今。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秦汉之际,魏姓进一步扩展到今山东、山西、甘肃、宁夏等为主的北方广大地区,其中在今山东微山(古为任城)一带形成大郡望。此时,魏姓还有一支迁入今四川。
魏无忌的六世孙因在西汉时任钜鹿(今河北)太守,有功于朝廷受到封赏,并使其家族成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钜鹿也就发展成为魏姓历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与此同时,魏姓也有进入江苏、浙江、甘肃、宁夏者。
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多国林立,连年战乱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举家南迁,或迁入今江西,或迁入今福建等地。
盛唐时,魏姓繁盛,人丁兴旺,郡望与名人显宦大量出现,并且有部分族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于福建安家,后又徙至广东等地,使家族播迁更加广泛,唐末,战乱烽烟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迁,广泛进入到南方各地。
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中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中国一大姓氏。
先秦时期,魏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河南地区。两汉至唐朝,魏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
唐朝以后,魏姓已经进入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尤其是中原二次南下移民福建时,魏姓大批进入闽南。明末永乐年间魏姓始入台湾。
宋朝时期,魏姓大约有34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一位。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中国魏姓总人口的17%。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江西、山东、河南、安徽,这五省魏姓大约占中国魏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福建,这三省的魏姓又集中了21%。中国形成了以四川、赣皖苏、鲁豫冀为中心的三大块魏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魏姓大约有45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9%,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魏姓人口增长比中国人口的增长要快得多。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苏、江西,这三省魏姓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浙江、山东、湖北、河北,这四省的魏姓又集中了32%。福建为魏姓第一大省,占魏姓总人口的19%。宋元明600余年,魏姓分布总格局的变化是:其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中国形成了闽赣、苏浙鲁两大块魏姓聚集区。
当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万,列在中国第44位,大约占中国人口的0.45%。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万增到570万,增长了11倍多,魏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四川、河北三省,大约占魏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湖北、陕西、山东、江苏、甘肃、安徽,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魏姓人口。河南为当代魏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魏姓总人口的9.6%。中国魏姓的分布形成了秦川、豫冀两块魏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魏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人群回迁十分的强劲,尤其突出向西部四川的迂移。
在甘肃大部、宁夏、陕西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中西和东北、川渝北部、湖北西端、冀鲁津交界地区、吉林大部、黑龙江东南,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1%以上,中心地区可达2.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7%,居住了大约34%的魏姓人群。在河南、晋冀鲁大部、陕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京津、辽宁、吉林西北角、黑龙江中部、皖苏北部、湖北西部、川渝中部、贵州中部、福建东北部,魏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一0.81%之间,其覆盖面积约眷国土面积24%,居住了大约34%的魏姓人群。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 (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 、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 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 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 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毕万。据有关资料所载,魏姓为黄帝的姬姓嫡裔,他们原为毕国人。周文王的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两地之北),后毕国为别国所灭,其后裔万仕晋(今山西省境),成为晋国大夫。晋献公是当时晋国一名很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在位期间攻克了周围的许多小国,使晋国一度成为当时的强国之一。献公念毕万在晋国灭霍、耿、魏三国中功勋卓著,于是将原是姬姓国的魏地赐给毕万为邑。公元前453年,毕万的后代魏斯与韩、赵两家共同灭掉智氏,继而瓜分了晋国,自立诸侯,建国为魏,公元前225年,魏国即为秦所灭,亡国后的魏国王族子孙遂以国为姓。毕万也就被后人尊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