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黎姓的来源和历史

| 梓炫

黎姓,中华姓氏,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黎国位于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黎姓的来源和历史,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黎姓的来源和历史

黎姓的来源和历史

源于高阳氏

出自远古颛顼帝之孙重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重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重黎氏、火正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黎氏,是非常故早的姓氏之一。

源于九黎

出自远古九黎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九黎,黎姓图腾(2张)古时为中国南方土著民族之一,相传为远古东夷首领少昊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黎曾被少昊封为火正,负责掌管民事,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氏。

源于姬姓

出自春秋时期邾国大夫邻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大夫邻子的后裔子孙中,有称倪黎氏者,其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朱氏、倪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己姓

出自春秋时期莒国君主黎比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黎比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黎比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东莒城黎氏。

源于姜姓

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黎弥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在黎弥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东临淄黎氏。

源于地名

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时期黎丘丈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在黎丘丈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开封黎氏。

黎姓的得姓始祖

(1)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2)另一种意见认为,黎氏得姓始祖为黎侯,名待考。丰舒是路国宰相,伤潞子之目,杀君主夫人,夺黎氏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侯诛灭丰舒。之所以被尊为祖,是由于断句错误所致。《四库全书、路史》记载:“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正确断句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这样才符合记载记载。而不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景公之姊适潞子婴儿为夫人,丰舒为政(秦王)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晋侯从之。

黎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职掌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西安市西北),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地。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改官名为太守。此支黎氏,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

九真郡:公元前三世纪末,南越赵佗置郡。公元前111年入汉,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黎氏很早以前,就南迁越南,并在九真形成望族。越南黎氏为全国第二大姓,历史上曾建立过前黎朝、后黎朝。越南前黎朝皇帝黎桓,本是京兆尹黎干的后代。

宋城郡:隋时此地为雎阳,是宋朝的治所,宋时改雎阳为宋城,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而商丘是子姓始祖阏伯的封地。其后代发展成商王朝子姓王族。到周朝时,又分支为宋国子姓王族,及山西黎侯国王族。黎侯丰舒后裔有一支以“宋郡”为堂号。

堂号

黎阳堂:后周黎景熙曾任黎阳郡太守十二年、拜任史官著作佐郎,其著作史称“黎阳信史”,子孙以“黎阳堂”为堂号。

黎城堂:周朝黎侯国始祖祖伊,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其后裔有以“黎城堂”为堂号。

经术堂: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巴郡堂:黎錞九代孙黎伯贤,由四川渠县迁居重庆府巴县西乡大教场,今属重庆市渝中区教场口,后裔以“巴郡堂”为堂号。

乾元堂:黎伯贤之孙黎命表,元朝皇庆二年癸丑即1313年探花及第,御赐名曰“命表”。其长子太铭公裔,以“乾元堂”为堂号。

载酒堂:“载酒堂”是北宋时代海南岛儋县文人黎子云的私宅。苏东坡晩年被贬官到海南儋县,闻当地人黎子云,家贫好学,躬耕农圃而侍母至孝,又听说他家有《柳子厚文集》数卷,特往寻访,成为至交好友,经常柱杖而至。某天,苏东坡访黎子云,遇雨,借路旁农家竹笠木屐穿戴。路人见此老头,虽儒冠儒衣,却打扮成农舍翁的怪模怪样,皆笑,路旁篱犬群吠。后人据此描绘成种种“东坡笠屐图”,流传于世。苏东坡苦心教学,当地士子王霄、符林、许钰等,常聚集黎子云家,聆听讲学。当地民众,包括黎族黎氏,争相载酒携肉相赠,表达对苏东坡的尊敬。苏东坡特书一匾“载酒堂”给黎子云及当地百姓留念。“载酒堂”现为海南岛著名人文景观,建筑宏伟,位于距儋县县城四十公里的地方。

此外,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京兆堂”、“九真堂”、“宋城堂”、“新安堂”、“敦本堂”、“礼序堂”等。

黎姓的迁徙传播

黎氏早期的发源地当是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一带,即春秋时黎国都城所在地。

早在战国时期,黎氏族人或因仕宦而处,或因避难而居,西入陕西,东向山东、河北,南徙江苏、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另据史料记载,此期有梁国人(今陕西韩城)黎喁迁居江右(今江西)。

汉朝时期,有黎朱苍任长沙相(今湖南长沙),其后代在湖南发展繁衍。

魏、晋、南北朝时期,迫于北方战乱,黎氏族人大批南迁,南方黎氏随之而昌盛起来,一直到后代各个时期。据《黎氏族谱》记载,南朝齐有黎侨因功封永乐侯,被奉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始祖。

唐朝到五代时期,黎氏族人更广泛地分布于南北方各个区域,其发展出现了些新特点。黎侨一支传至黎干时,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发展成为望族,于是此支黎氏以“京兆”为郡望堂号,尊京兆尹黎干为开基始祖。黎干之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为宁都开基始祖。黎度之孙黎祚,后晋时任职河南太守(今河南洛阳)。

宋朝时期,黎氏族人有徙居福建上杭、宁化者。此时,史册记载黎氏名人渐多起来,说明黎氏一族势旺较之前代达到一个新的程度,黎氏族人繁茂于以往任何时期。

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迁居梅州程乡(今广东梅县),被视为入粤始祖,其后子孙有迁居广东丰顺、陆丰等地者。

明朝时期,有山西大槐树黎氏迁居于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清朝乾隆年间,有广东、福建籍黎氏族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于海外。

根据2006年数据,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103位姓氏,尤在粤、桂两省最为注目。当代黎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6%,总人口大约近200万。

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中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11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