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网 > 百家姓 >

安姓的起源和来历

| 梓炫

安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七十九位,当代百家姓排名列第一百一十多位,人口约一百七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姓的起源和来历,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安姓的起源和来历

安姓的起源和来历

1. 源自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国

据汉书中记载,昭武九姓主要是指因为丝绸之路经商而来到中原的粟特人组建的小国,当时他们的王室都是以昭武为姓,所以统称为昭武九姓,其中康国是最大的宗主国,而安国就是附庸国之一,居住于今天的甘肃一带,而安姓族人在留居中原之后也就逐渐改为了安氏汉姓。当然还有部分是像安禄山一样,本姓为康,是康国人,但之后为了避祸随继父改为了安姓,传承至今。

2. 源自汉朝时的安息国

汉朝时期的安息国就位于现在的伊朗地区,当时他们的王族以安帕提亚氏为姓,在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派遣博望侯前往安息国后,中国和安息国才逐渐有了联系,最终安息国传位于太子安清时,他非常向往佛学,不愿做皇帝,于是便让位于叔父,最终自己来到洛阳宣传佛教,在中原定居,而他的后裔也就成为了安姓的正宗分支,当然还包括那些随他一起来到中原的侍从也姓安。

3. 源自华夏族本有姓氏

虽然安姓氏族都认为安清是他们的始祖,但实际上在安清入汉之前,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原就已经有了安姓,比如在秦朝时的安期生,也被认为可能是中原安姓的始祖,他是道家哲学的传人,创立了方仙道。

4. 源自少数民族改姓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安姓分支之外,安姓也与赵姓起源和来历有着一样的演化,他们都包含了部分少数民族改姓的族人,其中包括了满族、蒙古族以及奚族等,最典型的就是满族,其中的阿尔丹氏、安帐氏等几乎都汉化为安姓,还有昂刚氏在清朝中期也都被冠于了汉姓,改为安姓,也有少数后裔改为刚姓或者冈姓。

安姓的迁徙分布

西亚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三国曹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

唐代以后,安姓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的杂胡人,本康姓,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 《唐书 列传 安禄山传》:“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突厥呼斗战为轧荦山,遂以名之。在突厥中,将军安波至兄延偃妻其母。 开元初,与将军安道买男俱逃出突厥中。道买次男贞节为岚州别驾,收获之。

年十余岁,以与其兄及延偃相携而出,感愧之,约与思顺等并为兄弟,冒姓为安。及长,解六蕃语,为互市牙郎. ”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贵州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

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安氏如:安庙村、胡襄乡安庄寨村,河南泌阳安氏比较多有安庄十个有余,比如官庄的安庄,大安庄,小安庄。羊册的上安、下安、安吴等等。

安姓的人口分布

古代

安息国的安姓自古代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皆出此二地。

先秦时期,安姓很少为人所知。进入东汉以后,安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和河西走廊地区。唐朝,是安姓发展比较快的时期,但因安禄山之乱,河南一带的安姓改了其他姓氏,人口有所减少。

宋朝时期,安姓大约有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4%,排在第九十位。安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7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东、广西、甘肃、浙江、福建。全国形成了以四川I和豫、冀、晋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安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9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贵州和山西两省,约占全国安姓人口的40%。贵州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人口的21%。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河南,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51%。宋、元、明期间,安姓人口减少很多,其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南和东南迁移。全国形成以川贵、晋冀豫为中心的安姓聚集地。

当代

当代汉族安姓的人口一百七十万,为全国第一百一十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5%。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安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安徽、山东、辽宁四省,大约占全国安姓总人口的45%,其次分布于河南、黑龙江、山西、甘肃、陕西、贵州,这六省的安姓又集中了37%。河北为安姓第一大省,占安姓总人口的13%。全国形成了以渤海湾地区为中心,向西抵甘肃和向南达安徽的延伸形、高比率安姓分布带。安姓分布很广,但在人群中分布不均衡。安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京津冀、晋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四川北段、贵州北部、豫鲁大部、湖北西北、安徽北部、江苏西北、内蒙古大部、黑吉辽,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2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6%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9%的安姓人群。在内蒙古东北部、山东南部、河南南部、东部(商丘柘城一带)湖北大部、皖苏中部、云南、川贵桂大部、重庆、湖南西部、新疆西北,安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一0.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3%的安姓人群。

安家的家谱

山东即墨白梅安梁四氏合谱六卷,(清) 白光剑、梅泽汉、安保元、梁义礼纂,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即墨县博物馆。

江苏无锡胶山安氏黄氏家乘合抄十六卷,(清)安曾发辑,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无锡胶山安氏黄氏合抄家乘,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一名《瞻族录》(胶山安氏家乘瞻族录同续编)。

江苏无锡胶山安氏黄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安荣光、安宗愈编辑,民国年间中和堂、天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安氏族谱,(民国)安涛辑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浠水浠川安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浠水县博物馆。

浙江安海安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

贵州黔西水西安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115672